主页 > 初一

我的偶像袁隆平

来源:作文盒子 时间:2021-10-21 09:44

  【第1篇】袁隆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中的每一粒米都要吃干净,这是人们的劳动所得。2021年5月22日下午1点左右突然传出来了一个噩耗,袁隆平爷爷去世了。我对袁隆平爷爷并不是很了解,后来在网上看到,原来人们平一夜是我国的水稻之父,我国的杂交水稻都是袁隆平爷爷一点一点研究发明出来的。才得以让我们吃上这么优良的大米饭。

  今天下午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课。在老师的手机视频上,我们看到了原平爷爷生前与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的对话。先来介绍一下袁隆平爷爷。生于19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十年,袁隆平已经亲眼见证了许多人民被饿死的惨烈状况。看着几百万人被活活饿死,袁隆平也立下了一个志向,让水稻覆盖全中国。于是近60年来,袁隆平一一一直在实现它的这个志向,他每天都辛勤的到地下劳作看着每一种水稻的好处和坏处,把他们在杂交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的水稻品种,这样的水稻可以结合两种水稻的优点。就这样袁隆平爷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艰辛的劳动着,我们每人餐盘里的米饭都有袁隆平爷爷的身影。是这位老人家花了大半生时间为我们创造着优良的食物。我们应该向袁隆平致敬。

  袁隆平爷爷还有一个梦就是禾下乘凉梦有一天晚上袁隆平爷爷梦到了比高粱还高的麦杆,和花生米一样,丰满的麦子,这样的小麦足以让全球剩下14亿人口都能吃饱饭了。袁爷爷带着他的团队奔波了60余年让这个梦不再成为梦,而是变成了现实。

  在视频的最后一点,记者问到袁隆平医院,您为什么不把你发明出来的新的杂交水稻拿到外面去卖呢,这样卖下来足有几亿美元那样多,你也不愁吃穿了。但袁隆平爷爷却说:“我不想当物质上的和首富,我要当精神上的首富。”这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袁爷爷用自己的一生来为我们创造了食物,现在我们应当倍加珍惜食物,知道这些大米饭背后的来之不易。还要学习袁隆平爷爷身上的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第2篇】袁隆平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沉睡在了湖南长沙,享年91岁。听到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时,全国人民都感到无比沉痛。每当想到袁隆平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便会提醒自己要节约粮食,不能辜负他的辛劳。

  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一个极度饥荒的年代,在安江农业学校里任教的袁隆平爷爷见证了学生挨饿,他便下定决心要让全国人民都不再饿肚子。他用了一辈子的时间一点一点不断提高水稻的亩产量。

  1960年7月,袁隆平爷爷在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种下去后,水稻高的高,矮的矮,产量还是很低。不过,这株天然杂交水稻启发了袁隆平爷爷:用人工杂交水稻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水稻。

  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爷爷,在1964年到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孕稻株。在60个瓦钵里面折腾了两年,培育成功“雄性孕系”后,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的报刊上,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中科学院发函下来,要求湖南科委和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爷爷的试验。“文化大革命”期间,袁隆平爷爷冒着被扔到“牛棚”的危险,仍继续潜心研究水稻课题。

  中间历经重重困难,到了1976这年,全国大面积试种,208万亩杂交水稻,增加20%以上。1981年6月,袁隆平爷爷领了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特别发明奖”。袁隆平爷爷并没有停止不前,继续潜心研究,一直在潜心提高水稻产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除此之外,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对解决全世界的温饱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仍被饥饿所困扰,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就是他们的“救命水稻”。因此,袁隆平爷爷有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袁隆平爷爷一生都在为我们的祖国做贡献,为人民做贡献。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要向袁隆平爷爷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第3篇】袁隆平

  那天,灿金色的霞光映照着西天的云裳,宛若秋日金黄的稻田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归家时,车载电台中猛然传来袁隆平先生过世的噩耗。晚间,坐在窗边。脚下,远方,霓虹闪烁依旧。再次想起白日时的噩耗,恍然间心中空落落的,像是被什么人用刀子将世界剜下了一块儿。世间十四亿中国人,大概也是一样的感觉吧。

  窗外风起了,云簇拥住了月光,不久,雨倾盆而下。整个时空中,只有窗外霓虹灯犹在雨幕中影绰,那是祖国的泪眼。在无边的黑寂中,我的心与千万中国人民的心,与祖国的心紧紧依靠在一起,为稻田里的守望者深深地哀悼。举国同哀!

  我与袁隆平爷爷有着八十多年的年龄差。在我出生时,他就已经在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口中被传为神话。在我成长的许多年里,袁爷爷的名字在新闻、报刊中不断地出现,早已深深烙进我的脑海。随着我小学时进入“袁隆平中队”,随着初中时地理课上学习有关印度和南非的知识,我对袁老的敬佩也越来越深。1960年,严重的天灾人祸,带来了大面积的饥荒。普天下,黄沙漫漫,饿殍遍地。袁老在饥荒中发誓,决不让中国再出现没有奶水供养子女的惨状!1975年,十五年不眠不休,换来了东方的曙光。十年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12.5亿亩,产稻谷一千亿公斤以上,增产280亿。杂交水稻试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盛况!袁老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息。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性的饥荒使他萌生了解决更大范围饥饿问题的想法,海水稻、两系法……他把自己的余生都投给了稻田。袁老从没有退休的时候,91岁高龄的他,依旧在稻田中劳作。他是那样朴实、那样康健,以至于我们从未将袁爷爷与死亡连起来过。我们接受着他的荫庇,却从未想过,有一天,他也会离去。

  雨更大了,一粒一粒,犹如饱满的稻种,风呼啸着,在泪眼间徜徉。翌日清晨,群鸟啼鸣,天地间一片清朗,好似有一道巨虹贯穿了远方的天际线。我们站在巨虹的这头,望着袁老走入那片永远没有病痛、没有饥荒的金色稻田。

  碗中有米,心中有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袁老,我们将从您手中接过建设祖国的责任与使命,定当振兴我泱泱中华

  【第4篇】袁隆平

  5月24日,这一天的长沙整整下了一天的雨。

  这一天五百二十架无人机点亮湘江上空,汇成一位老人和一块稻田的图形。

  这一天的长沙汇集了全国各地急奔而来的人们。有眼睛里闪着泪花拄着拐杖的年迈老人,有怀着敬佩之情的年轻人,还有抱着孩子掂着一堆行李的夫妻……他们行色匆匆……

  这一天的长沙是有大爱的长沙,有免费送花的花店,有直接挂牌不收车费的出租车,有专门开着车义务发放口罩的市民……他们的心情都很悲痛,神情哀伤。他们要去往同一个地方,只为了向心中敬爱的那个人,深深地鞠上一躬,送上最后一程!他是提起名字就能让全世界华人瞬间落泪的人,他就是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5月21日下午一点多,妈妈突然哽咽道:“袁隆平爷爷去世了。”我不解地问:“妈妈你为什么那么伤心呀?”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后的六十年代,全国到处都在闹饥荒,那时姥爷还年幼,家里兄弟姐妹六七个,而姥爷的大姐姐为了偷偷给弟弟妹妹省粮食,自己却活活饿死了…直到袁爷爷试验出了杂交水稻,才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说完之后妈妈就沉默了。我看到妈妈偷偷地擦了下泪水……

  生在盛世年代的我,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这香喷喷的米饭后面,竟然还有这么多让人感慨的故事。我想起幼儿园时老师每次都让我们饭前背诵《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直到此时此刻我才深深地懂得了这其中的道理。

  袁爷爷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原本家世非常好的他不愁吃喝,却有着伟大的愿望“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爷爷为了实现他的梦想,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始终没有放弃,而是一次次的改进重来,一次比一次提升产量,最后终于成功培植出了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

  直到八十多岁的时候,袁爷爷还每天在试验田里做研究,日思夜梦希望他的水稻长的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而他就在那个稻穗下乘凉。九十岁的时候袁爷爷不能下地了,但他还经常到稻田边坐一坐,望一望稻田。他把毕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试验田里。

  如今,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种植了杂交水稻!

  袁爷爷,您一定是笑着离开的,您不仅让全中国的人民吃饱了饭,还造福了全世界!

  袁爷爷说过:人就像一粒种,要做一粒好的种子。我们生活在昌盛的年代,更要汲取梦想的力量,借助祖国“肥沃的土壤”,发芽,努力生长,长成一颗茁壮的参天大树!为祖国也贡献一份力量!

  袁爷爷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第5篇】袁隆平

  今天是袁爷爷逝世的第3天,我们在学校的安排下观看了电影袁隆平这部电影,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却深深的感染了我。

  电影中袁隆平一声不一,一头短发和皮肤粗糙,满脸黝黑,长年四季暴晒在烈日下,沉浸在泥土泥水中,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潜心于他的农作物栽培和杂交水稻研究,为的是让老百姓能够吃饱饭。一个严谨务实尊重科学的袁隆平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一位中专学校的老师却怀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品质,他勇于质疑与挑战学说权威,余志不渝,坚定不移从“三系法”培育到“两系法”培育,从一般杂交水稻研究到超级杂交水稻研究,为的是坚持真理,传播科学,用科学技术创造美好的生活。终于他一步步向科学高峰攀登取得了成功,摘取了水稻种植亩产800多公斤的“皇冠”,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影片让我看到了袁隆平具备的良好品性:一是不屈从。在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的压力面前,不是急于争辩,也不是满怀怨恨,而是坚持自己的理念,若无其事继续前行。其二、不刻板,在逆流的大环境中不做无谓牺牲反抗,当袁隆平听到红巾兵卫说要把他。拉去批斗,使他立即很他立即很积极的配合,并喊着“打倒袁隆平”,令人忍俊不禁。正是这种变通不刻板和他自己有率性、融会贯通的思维形式方式,帮助他打通了杂交水稻的全新道路。其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当研究10年没出成果,上级领导要取消他项目而研究项目而和研究经费时,他回答:“不管怎么样,我绝不放弃。”袁隆平终究是还是幸运的,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助手的帮助下,他得到了一株上苍赐予的“野败”(野生雄性败育稻),所以他说成功等于知识加汗水加灵感加机遇。其次心中有爱,有爱才不计回报的,负的负起责任的重担,袁隆平不仅装着对妻子的爱,对家庭的爱,更有对全人类,对自然界无疆无界的答案,正是这种大爱,是他立下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这个心忧天下,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

  我赞赏袁隆平在国家面临粮食危机,人民忍饥挨饿,使他深刻感到了压在肩上的重任,他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水稻研究方面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们要向袁隆平爷爷学习。

  【第6篇】袁隆平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就是—无价。

  有一位老人一直走在科研的道路上,他解决了中国1,4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他曾多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他曾率先在中国开展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他就是我的偶像——袁隆平院士!

  他是一位饱经风寒而瘦弱的老人,他那黝黑的皮肤是被太阳亲吻过的色彩,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一道道皱纹,头发已被匆匆,流去的时光染成花白色。他大步迈向田野,望着收成的水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静谧。他那双粗糙的手,轻轻的抚摸着水稻,眼里充满了喜悦。

  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一次实验中,他所研究的杂交水稻稻谷减少了百分之五,而稻草却足足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在这时有人说:“人要是能吃草的话,你这个水稻就大有发展了。”面对无数的讥讽,袁隆平爷爷依然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直坚持研究水稻,终于将杂交水稻研究成功,还将它推广到了全世界。每当有记者采访他时,他总会像个孩子乐呵呵的,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80岁时是80后,我90岁时是90后。袁隆平爷爷总是怀揣着一颗年轻的心,面对事情总抱以乐观的心态,正是他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感染了我,对待事情总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看待,那么所有事情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常回忆袁老。他才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就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地,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中午还吃着袁爷爷的米饭,想起以前课本上的袁爷爷,现在真的感觉到五味杂陈。以前从来没有一个伟人逝世让我这么难过,因为袁隆平爷爷好像一直都离我很近。他存在于我的一日三餐,是我每天都会期盼的,都会见面的。他就像是我的亲爷爷一样,每天都陪伴着我。日复一日,我虽没有经历过那些饥荒年代,但却听我的长辈提起过他们那些年饥肠辘辘的经历。他们每次讲那些年代的时候,眼睛都红红的。我只知道那是他们不愿回去的年代。是他们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使人民脱离饥饿之苦。

  我喜欢他从不言败的精神、乐观积极的态度和纯朴而高尚的品德。他就是我的偶像,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他是一个真正能让我们吃饱饭的男神——袁隆平!

  【第7篇】袁隆平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在我小时候,我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感觉,因为丰富的食品充斥着我们的餐桌,我不知道农民伯伯种植粮食的辛苦,因为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没有下过地、没有过播种插秧的经历,所以更不懂得珍惜粮食,只是从书本上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而我现在每次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就不禁想起袁爷爷。

  袁爷爷青年时期经历过国家的三年自然灾害,亲眼目睹过挨饿的乡亲们为了填饱肚子挖野菜、啃树皮,甚至吃观音土——一种吃到肚子里拉不出来的“食物”,以至最后全身浮肿活活憋死!这些经历让从小喜欢植物的袁隆平爷爷立志,让中国百姓吃饱肚子,摆脱饥饿!

  他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把大半辈子的精力和心血都无怨无悔地倾注在了种植杂交水稻这项伟大的事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间经历过种种困难,亲人的离世、朋友的误解、同事的冷嘲热讽都没有打倒他!袁隆平爷爷坚定着为全世界人民解决温饱的梦想信念,更加努力的在烈日下、风雨中、稻田上埋头苦干、坚持不懈地探索着。

  终于在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甚至有人统计过,现在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是1,700万平方米,每年能养活4.7亿人,相当于至少养活了1/3的中国人。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多个国家、多个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种植面积已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竟高出两吨。

  有许多人感慨,饱食者当常忆袁公!每一次提起袁隆平,每个中国人都是骄傲自豪的,是他让我们国家摆脱了几千年中国未解决的饥饿问题,让我和同学们每天都吃得饱饱的去上学!

  对于我们而言,他是英雄也是无双国士!袁爷爷,您的付出我们不会忘记,您的坚持执着的科学探索精神会被我们继承下去!袁爷爷我们永远怀念你!

  【第8篇】袁隆平

  每当我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诗句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但我更会想到我最崇拜的人—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就在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在湖南去世。当我听到这个噩耗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我确认这个消息时,眼泪不由自主地淌了下来。

  虽然大多数人都没有近距离地和袁爷爷接触过,但我们一定都吃过米饭,是他,发明了杂交水稻,大幅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让我们不再挨饿,每当想到这里,我对袁爷爷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我对袁爷爷的了解来自网络、报刊、杂志等,他的一生都是传奇,为我们中国书写了众多奇迹,创造了众多世界第一。他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很贫穷,地里的粮食产量也很少,常常饿肚子,那种滋味非常难受。我想,当时的中国,应该好多地方都是这样。那个时候,袁爷爷是研究水稻的,他顶着烈日,每天都奔波在水稻田里,想要培育一种高产量的水稻,就这样过了好几个月,找到的始终不理想,但袁爷爷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水稻田里忙了一上午,中午的时候太累了,坐在一块稻田边休息,一转身,“咦”?发现一株水稻很特别,稻穗很大,他喜出望外,赶紧把这株水稻带回了研究所,仔细地研究,他把这株水稻的种子再次种下,但饱满的种子并不能种出饱满的水稻,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都失望了,唯独袁爷爷不放弃,又经过了几个月艰苦的研究实验,他终于发现只要改变自花授粉,就能让两个水稻品种杂交互补优良的基因,就可以种出产量更高的水稻,但这个过程中的艰辛和困难又有谁知道呢,大家只看到了他的成功,又有谁知道成功背后的付出呢?

  禾下乘凉梦,后辈不敢忘!从袁隆平爷爷的事迹中,我感受到他的那种坚持不懈,探求真理的决心,不向困难低头的坚韧,以及必将战胜困难的信心。我要时刻以袁爷爷为榜样,好好学习,将来也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贡献!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