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初一

我的读书感受

来源:作文盒子 时间:2021-10-13 15:20

  【第1篇】读书感受

  罗马假日中有这么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虽然生活的琐事以及工作的忙碌让出门旅行变得有点遥不可及,但是读书却可以让我们的灵魂走在路上。

  我拜读的是顾明远老先生写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感触良多。其中比较印象深刻的一个章节是爱是教育的源泉,刚开始我不明白别人到底是怎么和风细雨跟孩子们谈爱的教育的,因为在我的认知中老师上一天班都是鸡飞狗跳的,除了备课上课还要处理学生打架问题,还要控制课堂纪律,还要监督学生打扫卫生等等,这些琐事消磨着每一个老师的温柔,嗓子越来越粗,脾气越来越大。那些专家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抱着好奇的态度我读了这一章节。

  其中这么一段话我印象深刻。书中说“怎样才算是真正的爱学生呢?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是爱的信念。有人说这句话不全面,我们教的学生中也有不成才的,当然一个人成才还有许多的条件和机遇。我想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学生不成才就是老师的水平不行。而是说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并且努力的帮助他成才,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念。但是成不成才真的不完全取决于老师。”

  读完这段话我好像有一点明白了什么是爱的教育,并不是说我们要每天都对孩子和颜悦色,温声细语的唐僧式的教学。而是说我们要抱有一种相信孩子是可造之才的信念,认真的对待他们教育他们。要有引导有鼓励,更要有批评与严厉。当然有可能付出了还是没有成效,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能力不足,最起码我们没有辜负我们内心的善良。

  我想爱是教育的源泉就是用爱的信念支撑自己实行爱的教育吧。

  【第2篇】读书感受

  最近在读《不要用爱控制我》从中我知道了“控制”行为是依据自己的意志,通过身体语言或口头上对他人或周围的环境进行限制,以得到一定结果的行为。控制行为的特征有:(1).大多数是一种无意识行为;(2).交流不畅是一方对另一方个性的抹杀;(3).不沟通、不理解是问题的关键;(4).无视别人存在;(5).随便给别人下定论。形成原因有:(1).正常情况下的失控;(2).精神边界受到打击;(3).被逆向定义。

  同时我认为认识控制行为的本质对于我们做好家校工作的意义在于:

  (1).更好的和家长沟通,而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家长。

  现在最常见的沟通方式是家长会,而这种形式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家长拿着小本子埋头记录,交流的内容通常用“你要怎样”,“你应该怎样”的句式贯通。这样控制性的语言让这种沟通起不到特有的效果。在我所了解的一名老师中,他开家长会从来不要求家长必须按老师的要求干什么,而是让家长知道现阶段孩子成长需要什么,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后家长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这种效果非常棒,家长也乐意来开家长会,很好地同家长进行了沟通。

  (2).更好的从家长的角度去思考,多考虑家长的感受。

  记得刚接四年级时,由于对教学不熟悉,而我又住校没有电脑可以上网,所以孩子们的校信通作业经常发不到家长手机上(当时不了解校信通的用法没想到手机也可以发作业)。这样经常有学生作业完不成,所以我就让没写完作业的孩子留下来完成作业。后来有位家长打电话说了半个多小时,对我的教学提出了几点他的看法。可以说当时我的心里是很反感的。我想:“四年级的孩子了,自己的作业记不住,还来埋怨老师?”但是后来再想想:“家长不知道作业,学生会瞒报,作业检查肯定不能到位。”所以我虚心接受了批评。在以后几年的教学中这位家长对学校的工作非常支持,而我的能力也在工作中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不是考虑到了家长的感受,我想这件事情可能会引发冲突,结果肯定不能尽如人意了。所以控制不是解决为题的办法,在教育问题上,应该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多考虑家长的感受。

  【第3篇】读书感受

  寒假前有幸听了胡远明主任的《手把手教你做科研》专题讲座,让我也收获颇丰。假期里更是对《手把手教你做科研》这本书进行了拜读。读后让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在没有接触胡远明老师的《手把手教你做科研》这本书之前,搞科研这三字对我来说神圣难以踏足,更是不知道要去研究什么?自己有研究的能力吗?但是在拜读了这本书之后,对教学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搞教育科研,我可以先从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开始。

  胡老师通过一个教育案例来进行详细的说明:其实,作为一名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被听课”已经成为是教学工作中的常态,由于每个教师的教学经验、工作能力、业务素养不同,因此对课堂的把控和诊断能力也是不同的。作为教师,我们在备教材、教参的时候肯定会竭尽全力,但是学生是灵活的,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因此,课堂上的教学情况也会随着孩子的回答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我们也讲究:课堂的生成。

  其实,每上一节课都会产生一些问题:有的不仅是有关教材方面知识性的问题,还有的是在教学片段设计的问题,还有与学生互动方面生成的一些等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当你被别的教师听课时,一定要虚心请教,认真倾听别人给你提出的建议,接着: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难题——制约或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障碍,做改进措施;而不是随耳一听,当成过眼云烟,因为这些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尤其是青年教师来说“这些问题不会自生自灭,只会成为课堂上的拦路虎”。因此,就需要我们认真根据诊断的问题,主动且乐意的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课题研究。我们要及时学会把控课堂,诊断课堂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课堂问题意识,及时进行思考、研究与进一步解决。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自己是“研究者”的角色,要提高自己的意识,诊断课堂的问题与效果,进行具体的研究;如果只教学而不研究,不把控课堂,那么我们的教学质量只会止步不前,甚至退步,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与发展;因此,我们杜绝只教学,不反思,不反馈、不研究的现象;杜绝“教而不研”。

  【第4篇】读书感受

  2018年有一个流行语突然映入世人眼帘,那就是“巨婴”。“巨婴”是什么?带着好奇与不解,我翻开了武志红所著的《巨婴国》。

  在书中我看到了世间的“巨婴”现象,本应顶天立地、气宇轩昂的男子和善解人意、秀外慧中的女子,现实中却没有成年人应有的样子。他们如婴儿般不能吃一点儿苦,不能受一点儿委屈,不能吃一点儿亏,他们是大家的婴宝宝,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如果事情没有如他们所愿,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插曲。我们多数人看似是成年人,但心理发展水平,其实还是婴儿水平。成年婴儿,即巨婴。婴儿是没法面对失控的,失控会引起他们巨大的无助感,他们需要将失控这件事从自己身上切割出去,而且他们认为必然是敌对力量在控制这件事。

  正是因为现在社会上的“巨婴”越来越多,行为越来越奇葩,后果越来越严重,巨婴现象已引起了全社会关注。例如新闻上屡屡爆出的老人”诈扶“事件,对老人来说摔倒就是一个巨大失控,他们会认为摔倒不是”我“导致的,而是”我“之外的力量导致的。所以,他们就会找人去怪罪,对方必须负责和道歉。

  由此可以看出,巨婴这一概念,可以强有力地解释很多中国经典的社会文化现象,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典型的案例来阐述巨婴的形成。

  幼童时,如何对待排泄物,决定了成年时如何对待各种生活垃圾。我们的教养方式,导致了这样两个态度:第一,我可以随处丢垃圾,就如儿时可以随处排泄。第二,我制造的垃圾,我负责不了,应该由别人负责。所以,这最终导致了部分国人在长假旅游期间,将垃圾,即“成年人的排泄物”,随处丢弃。

  我们可以通过不少的例子从婴儿的生活习惯上反思自己的行为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许你看了这本书可能会很反感或疑惑,质疑现实中真有那么多巨婴吗?但是再次阅读这本书时,你的愤慨,你的质疑,你的不服或许都会逐渐冷却与明朗,更加理性领悟到阅读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作为读者来说,能够利用这本书中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来更深入的了解自己,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完善人格特征的个体。这是我目前翻过次数最多的一本书,每次从中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想要精读这本书的人不必急于一时读完,很多观点都可以慢慢品,细细琢磨。

  【第5篇】读书感受

  假期里开启了阅读之旅,鉴于之前买了很多书却没有读,有的甚至没有开封。2017年就决定要读书,持续读书,却没有任何结果,读一点就读不下去,这个假期里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我刚好可以在家安安静静读书。

  读了一段时间,越发喜欢读书,和大家分享《没有任何借口》。

  有关“宽恕”部分,让我看到自己对自己一些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不能放下的部分,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201811,但那种失败的感觉一直在感觉中萦绕,我无法原谅自己、宽恕自己。我觉得是自己的错,自己的无能造成了这种结果,我真的无法原谅自己的错。现在重新看待那件事,我接受自己的失败,也接受那份CF,我宽恕自己,同时我看到我这个人并没有失败,失败的是只是我的一次经历,而且时间已经过去,事情也已经过去,我可以放下沉甸甸的包袱往前走。

  亲爱的CF包袱:谢谢你的陪伴。曾经无论多么辛苦我都不会舍弃你,我以为你是我生命的全部,我背着沉甸甸的你让我无法抬头,无论我多么的努力,你都在提醒我是失败的人,我也常常被这种感觉所纠缠,我也知道自己放不下你,因为有你在,才显得我生命的沉重,我的喜悦和开心才不能被看到,我需要的只是沉重、压抑和痛苦,原来是我喜欢这些感觉,这些感觉让自己不能喜悦,不能绽放,不能开心,我背负着痛苦前行。我要喜悦、绽放、鲜活的生命感受和体验。过去就是过去,不是痛苦不走,而是我们揪着痛苦不放。我放痛苦走,还自己自由。现在将你轻轻放下的时候了,也放下我感受到的一份伤害和绝望,到此为止,我的生命重启。再次感谢你陪伴的日子。我的生命可以有光进来。

  我的生命是喜悦的,我同意自己经历的这部分,同时我愿意有新的选择。

  【第6篇】读书感受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自从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良师。书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薛法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他们的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慢慢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语文教师》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

  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第7篇】读书感受

  读书的感受书的内容,大致说了些什么,你可以重新复述给他就算合格,书的思想和意在的内容,这些事你读书的一种反思,是你思考的前提和基础,自我感受和认识,不仅仅要读懂书中的东西更要自我消化,得出自己的和想法,不一定和书的主旨一致,因为有自我的想法才是最有价值的,是心灵的放松,那种熏陶感,让你觉得一切皆空,生活在书的世界里。是心的灵动,心在体会,体会那书中不曾有的感情,那会为自己那份感情。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做人的境界、更高一层。

  但在很多同学眼里读书却像绳索、铁链一样、困住了自由,锁住了欢乐,我不这么认为,读书并不一定是只读课本。书的海洋广阔极了,读书可以带我回到过去,一会儿是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一会是古埃及的金字塔,一会儿见到了唐朝时期的繁荣,一会儿看到了惨无人道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让我有机会与那些历史人物,“对户”读科技书,让我们与那些科学们“相处”,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从最原始的马车到冲上云霄的“神六”这短短几前千年间,有多么大的变化啊!这其中、凝聚着多少代人的辛苦与汗水!天文学布鲁诺为了推广与坚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不顾宗敬对他的陷害,依然站在真理这一边结果被愚味的宗教活活烧死,读到这里我就不禁清然泪下,当我看到爱迪生有发明了一样新的东西时,我不禁眼前一亮!

  痛苦与快乐的交织让我长大,读生物书让我“零距离”“接触”那些动物们,有时候会把我带进危险的亚马逊从标,有时候又把我带到美丽的尼罗河畔,有时候还会把我带进了无人烟的澳洲沙漠,有时候又会把握放进蔚蓝的海洋,去看看那些危险的大白鲨,温顺的海龟,体型庞大的鲸鱼“游着游着”,就来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极,一样望去,只能高耸的冰山,不,还有可爱的小企鹅。朋友们记住这句话吧。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