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六年级

读三国演义有感

来源:作文盒子 时间:2020-12-08 08:52

  【第1篇】三国演义读后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想人如果没有了书籍带给我们的乐趣,那么和行尸走肉有何区别?

  读《三国演义》,我看到了忠义与背叛、仁德与残暴,更看到了在战争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盟友,不觉感叹人性的复杂。而看到一幕幕精彩好戏;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计……又不禁拍案叫绝。

  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令人不忍掩卷。曹操的深不可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刘备的爱民如子,赵子龙的一身是胆,张飞的粗中有细,关羽的义薄云天,司马懿的阴险狡诈等等。其中,曹操和刘备两人带给我的感触最多。

  罗贯中笔下,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成功的艺术渲染下,我对这个运用暴虐残忍的手段和施展阴谋诡计统一了中国北部的“奸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阴险狡诈虚伪冷酷、专横跋扈等恶行,为曹操招来了不少骂名。不过,曹操的正面描写也不少,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博学多才。

  而刘备,论才智,他没有曹操那么机智;论武功,他也没有曹操的深厚;论品德,比曹操好很多,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切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让人甚为讨厌,而刘备是个仁义且谦逊的明君,正是凭借这点—性格中的虚怀若谷,才得以广招人才,从最初的刘、关、张,三兄弟,到后来的千古佳话“五虎上将”都为刘备建立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每当读到曹操因残暴而失民心时,或读到刘备因感情用事而酿成大错时,总会幻想:若是有一位明君结合了刘备和曹操的优点,即具备爱民如子的仁德,又拥有权衡得失的能力,那么天下不就长久治安了吗?但是“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我们只有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向着心中的生活努力前进,加油!

  【第2篇】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第3篇】三国演义读后感

  “白幡招展似雪飘,因为何事王带孝,皆只为桃园结拜恩义高……”悠扬的二胡声,斑驳的木亭里,一群老人们吟唱着戏曲。心头不免一阵悸动,勾起小学时阅读《三国演义》的情怀。

  东汉末年分三国,群雄举戈纷争起。充斥着政治的黑暗与战争的残忍。蓦然作者笔锋一转,好似一道红光穿过层层阴霾,一座桃园里,檀香混着沁人的花香,三位义士跪在草地上,对天结义。我感受到了这部历史风格浓厚的小说,也在向我倾诉着关于“义”的浪漫情怀。

  仁义——刘备。当他在新野做官时,以民为务,关心民生疾苦,使得政治一新,并且大获民心;当他兵败撤向襄阳时,仍不改初心,一路携民渡江。相比那些一旦夺得城池,就在城内大肆屠杀人民的恶将们,这种不顾个人生死,仁爱的精神怎么不令我无比感动呢?放眼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不计个人利益,扶助弱小的义士呢?冰冷的厮杀里却还有温暖,这是我喜欢这部书的原因之一。

  忠义——关羽。三英战吕布,使我感受到了他的英勇的英雄气概。身在曹营心在汉,牢记桃园结义的誓言;即使受到曹操奸人的陷害,与大哥的嫂子同在一屋,仍死守在门外,不曾踏入半步。对兄弟的拔刀相助,忠诚追寻,对哥嫂的无私关爱,更疾恶如仇,这份凛然大义,不仅令曹操叹服,更使我钦佩。同时,他还鼓励着我,在现实生活中,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敢于同邪恶分子作斗争,在学习生活中,更敢于向困难发起挑战。

  情义——张飞。时刻秉持正义,误会关羽降曹,对他拔刀相向,毫不留情。解除误会,喜悦不已。虽然脾气暴躁,但是对兄弟那是一片赤诚的情义。渐渐的,我也理解了有相似性格的母亲在指责我的同时,饱含良苦用心。

  虽然最后他们起义失败,但它们身上这种精神也成就着《三国演义》这部名着,对后世影响深远。深邃的夜空中,一束星光照耀着我。而我继续踏上这漫漫的成长路程……

  【第4篇】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本篇小说主要从黄巾起义,终于到了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

  我最喜欢里面的常山赵子龙。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长坂坡之战中,他和刘备失散。七进七出长坂坡,竭尽全力保护甘夫人和小公主刘禅脱离险境。一人抵挡曹军几百万人,取下曹军50多个大将的首级。有勇有谋,孙权偷袭荆州后,刘备大怒,想要带兵征讨东吴,赵云认为国贼是曹操,曹丕父子应该先灭魏魏国灭亡动物自然就恢复了,可是刘备不听劝告,导致彝陵惨败。他被刘备誉为浑身都是胆,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甚至高于关羽,张飞等人,认为他不仅是名将,还有勇有谋,死后被追为顺平侯。

  从这本名着的时候我还收集了许多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董卓进京——来者不善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阿斗的江山--白送”。

  我要学习诸葛亮的忠心耿耿,关羽的英勇忠义,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鲁肃的思度宏远,孙权的名事理、辨忠奸……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好书。

  【第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

  去年暑假,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最近我又一次走进故事中,与书中人物再次亲密接触,感触很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作者罗贯中在文中刻画了上百个人物形象,如: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周瑜、黄盖、司马懿等等,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豪杰。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和五虎上将之一的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

  我们先说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每个故事里都体现出诸葛亮的博学多才,心思缜密,善于谋略。他原本住在隆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相助,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感动,答应出山。诸葛亮出山后对刘备忠心耿耿,多次击退魏、吴两国的进攻,为了遵守诺言,他六出祁山,不遗余力辅助刘禅,体现了他诚实守信的品质,就连大限将至时仍智退了魏国兵马,他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其次就是“军中之楷模、将中之大贤”、人称常山赵子龙的赵云,他既不像张飞那样粗鲁莽撞,也不像关羽那样心高气傲,他智勇双全,做事谦虚谨慎,凡事三思而后行。特别是长坂坡一战,视八十万曹军如草芥,锐不可挡,曹操对其敬若神明,赵云也因此扬名于天下。赵云一生,令行禁止,遵奉法度,忠心耿耿,屡立战功,作为五虎上将之一的他从来不炫耀自己,不争官夺爵,不争名夺利。纵观三国众将之中唯赵云可算得上是统帅之才。赵云死时,孔明大哭:“吾失一臂矣!”如此忠勇良将能不让人感动吗

  小读者们,读读《三国演义》吧!它不但可以增加我们的历史知识,还可以让我们看到各种实力人物在战场上是如何随机应变、斗智斗勇的。总之,这本书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波澜壮阔的场景,一定会让你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第6篇】三国演义读后感

  古代文学是人类历史沉淀的宝藏,童话是人类最诗意的梦想,故事是让我们成长的良方。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期间的一系列战争故事。翻开它,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里既有鼓角争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的纷争,同时也不乏风花雪月的爱情和情深意长的友情。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人忘却了这是在述说历史,这分明是是在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书中人物形象鲜明,如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这就是我最钦佩的人物――诸葛孔明。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也正是诸葛孔明卓于他人之处。原以为这样的诸葛孔明应是相貌非凡,风度翩翩可书中的描述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

  【第7篇】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这本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诸葛亮。

  《三国演义》第43回中第一个上来向诸葛亮发难的是东吴谋士中的一号人物张昭。第一个回合:张昭先以言挑之。:“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张昭这样说,换做别人肯定会说:不敢当,哪里哪里之类的,但诸葛亮将这话接了个正着。可以看出诸葛亮口气很大,底气也十足,张昭暗自高兴,觉得诸葛亮还年轻,一下子就进套了。第二回合,诸葛亮还是进了张昭的套,张昭越发得意。第三回合,张昭言辞更是尖刻,观点更是咄咄逼人,羞辱和人身攻击并用,如疾风骤雨一般向孔明袭来。诸葛亮这次既没有进张昭的套,还把张昭说的无一言回答。这三个回合下来,张昭反被弄了个无言以对。自取其辱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第二个向诸葛亮发难的人是虞翻。他刚开始向孔明发难,孔明就看出他是持“曹兵威胁论”的一个谋士,于是抓住这一特点,一针见血,直指他的痛处,加上张昭和虞翻一共有六个人像诸葛亮发难,而诸葛亮总是把他们说的无言以对。

  诸葛亮口战群儒是口才,是学识的较量,也更是敏捷的思维和胆识的较量,我读完《三国演义》后,诸葛亮在我心目中就是“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还有神机妙算能言善辩的本领。这就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

  【第8篇】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个寒假,我又重温了一遍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东汉末年,由于汉灵帝昏庸无能,社会黑暗,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起义,诸侯割据。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逐渐崛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最后三国归晋的历史故事。

  书中塑造的谋臣武将各具特色,性格鲜明。谋臣既足智多谋又人格完美,如诸葛亮、荀彧、郭嘉;武将虽勇冠三军,却有明显的缺点,如无情无义的吕布、性格暴躁的张飞等。

  我最欣赏的人物是刘备。他虽然没有诸葛亮那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过人才华,也没有关羽、张飞那样“以一敌百”的高超武艺,但是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揽得天下英雄豪杰——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大将抵死相拥,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毕生相助,终于成就了蜀汉大业,称帝成为三国鼎立之一足。

  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他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但是刘备却没有放弃,不顾张飞、关羽的反对,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刘备恭恭敬敬地等待诸葛亮醒来。终于,他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将他的毕生才华都献给了刘备。在刘备临终之时,又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鞠躬尽瘁,辅佐后主刘婵,统一大业却未能成功,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却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

  通过刘备的故事,我懂得了:一个人成功与否,最重要的不是他的才能有多高,而是他的胸怀有多宽广,人品有多正直,待人有多宽厚。否则,就会像吕布那样,虽为“三国第一猛将”,却轻率狡猾,反复无常,唯利是图,最后却落得走投无路的悲惨下场。

  合上书,我还沉浸在三国人物的精彩故事中,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值得我慢慢去体会,细细去品味……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