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初一

捡垃圾

来源:作文盒子 时间:2021-09-14 18:58

  【第1篇】捡垃圾

  晚上9点以后,经常在街边看到把垃圾桶里的垃圾倒出来,捡垃圾的老人,我其实真心不赞同这种捡垃圾的方式,捡垃圾归捡垃圾,但非要把垃圾倒出来捡,翻来翻去的满地都是,最终还没有再把垃圾重新弄回垃圾桶里。

  昨天,很晚的时候,看到一个老人,在很多垃圾桶旁边拨拉着,说实话,要是普通人估计这种热天真不愿意站在那个地方!我领着两个孩子从旁边经过,没有太多的感触,好像见怪不怪了!突然,四岁的孩子问我:“这个奶奶为什么每天都要捡垃圾,她不嫌臭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你觉着臭吗,你愿意每天晚上捡垃圾吗?”刚上初一的女儿为儿子。

  “很臭,我才不愿意捡垃圾呢!”孩子小嘴一撅!

  “你老不想去上学,这咋行,不上学可不就得捡垃圾!”女儿又告诉儿子!

  “我上啦,我上啦!”儿子嘟囔着。

  “上啦,上啦,我们每天都上学,我的大宝和小宝会努力上学,以后才不会捡垃圾!”我说到!

  但其实,我更像说的是,这个老师为什么要出来捡垃圾!他没有孩子吗,总不会是喜欢捡垃圾吧!

  “你们有没有想过,以后妈妈老了的时候,会不会也出来捡垃圾?”我问到。

  “你咋会捡垃圾呢,你有退休金,不会的!”女儿回答。

  “那如果,你们以后没有能力养活我,我又没了存款,生活所迫,捡垃圾倒是一个很直接的赚钱门道!”我调侃到,但其实,这也是我一直想问没有问出来的问题!

  我不知道女儿对自己的未来有没有规划,她也从来没有很详细的和我聊过她的理想,她向往的职业,我总感觉向我女儿这个年纪的很多初中生,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好像被手机夺走了。原来,一个长写的作文题目:我的理想,那个时候从能够听到我的理想是当军人、科学家、医生、教师,可现在,我却没有听到这种谈论。

  我陷入了沉思,但很快被女儿拉回来了!

  “你咋会有这种担忧,你和爸爸这么努力教育我和弟弟,你们传达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正确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我和弟弟怎么可能会长歪!放心吧,不会有这么一天!”女儿的回答。

  其实,我估计女儿应该也沉思了片刻!

  “我会继续培养你们正确的三观,这样等我们彼此都老的时候,不至于这么辛苦!”我的总结,其实这也是我最起码的教育理念,“用现在的勤勉还就以后的光鲜”这是我不止一次给女儿提到的奋斗思想。

  蹒跚在深夜里捡垃圾的老人在提醒我们: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让他们经历这样的苦难,“子欲孝而亲不待”,千万不要因此留下无尽的悔恨。

  【第2篇】捡垃圾

  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当属“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的秋季。2019年清秋,有骄阳而不恼怒,却有“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的温情。一日清晨,晴朗的碧空如刚刚被“打扫”过一般,蓝天,蓝得干净;白云,白得无垠。在这样的好天气出行,倍感舒爽。我在城区等候公交,拟外出办事。忽然,一辆箱式敞开电瓶车悄无声息地停在我面前,车上一名男子快速下地,伸手拾起马路边的“白色垃圾”方便袋和一个软烟盒,顺势抛入敞着的车厢里。一个看似非常平常的“捡垃圾”举动,却始终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是因他一双状如“树皮”的粗糙柴手,没有任何防护,可以说是“徒手”“捡垃圾”吧!是因他敏捷的身手,停车,下车,弓腰,捡拾垃圾,起身,快速抛撒垃圾,前后仅仅三五秒钟吧!是因公交站台的特殊地理位置,无关车辆不可久留吧……诸多的一年四季身穿“鲜橙色马甲”的男人和女人,用一双手,横扫一切“垃圾”,让城市“亮起来”、“洁起来”、“畅起来”、“美起来”。诸多的“因”和“果”,让“捡垃圾”的瘦弱男子的形象,让这只“鲜橙色马甲”队伍中的所有人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愈发高大起来,让人无可忘怀!

  人尽皆知,环卫工人在大街上总是“鲜橙色马甲”裹身,不分四季。他们有一个“洋名”,即“城市美容师”。他们的土名即为“扫大街”、“扫马路”、“扫垃圾”、“捡垃圾”等名儿。我记得一位中年女性,在谋职时明确提出,只要不是“扫大街”,其它的我什么都干。其理由很简单,就是认为“扫大街”让人觉得“低人一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工种有一定的“危险性”,起早贪黑,在马路要道上工作,这就是“鲜橙色马甲”上有两道可反光的金色“警示线”,如同交警制服上的“警示线”一样,引人注意。在凌晨,或在夜晚,天色暗沉,夜间行驶的车辆灯光照射后,这两道金色“警示线”会反光,在此意义上,这两道金色“警示线”也是守护这群特殊人员生命安全的“警示线”。

  近年来,环卫工人的秋、冬装,有了很大改进,就是配备了套装,仍然为“鲜橙色”,上衣上仍然有两道可反光的“金色”杠杠。

  一双粗糙的手,一个瘦弱的身躯,一个“鲜橙色马甲”,或一套“鲜橙色套装”,一把扫把,一个铁撮箕,一个竹夹子,一个平板车,近年换成了敞开车厢的电瓶车,等等一切“行头”,似乎是环卫工人的“标配”。这些极为普通的人员,极为低廉的制服,极为简陋的工具,却积极为“马路天使”的角色虔诚服务,负责城市街道、公园、小区等所有公共场所里24小时保洁,带给市民无处不在的舒适和美丽。

  大约凌晨4时许,扫条“唰唰唰”的声音,打破了天空的沉寂,唤醒人们迎接着黎明的到来。垃圾清运车,也在此时启动,一阵阵轰鸣的马达声,也昭示着忙碌的一天就此开始。那个两尺盈余的“竹夹子”,是“捡垃圾”的专用工具,用于夹起路边站石缝隙里、花坛里、树窝里、人行道砖板缝里不便清扫的“白色垃圾”、烟头、糖纸、杂物等。

  记得早在2012年初春,我到女婿的老家遵义城,正是“红色旅游”的“热城”,也是盛产茅台酒的重镇所在地。正在崛起的新城“一尘不染”,几乎看不到“白色垃圾”,主要是一些“捡垃圾”的“40”、“50”“志愿者”,臂膀上带着“志愿者”红袖章,手持两次盈余的竹筷子,专门清除路边站石缝隙里、花坛里、树窝里、人行道砖板缝里不便清扫的“白色垃圾”、烟头、糖纸、杂物等。目睹这群“捡垃圾”“志愿者”的所为,我不由得从心底里对他们发出由衷的赞叹!

  近年来,枝江也活跃着一支“捡垃圾”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身穿“红马甲”,走到哪儿,手里的方便袋带到哪儿,他们的足迹遍布宜昌及周边县市,凡目之所及,足之所及之处,那些“白色垃圾”便顷刻全无。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位瘦小个头的男子身上来吧。他的小型电瓶垃圾车,肯定是不能在来往如梭的公交站台处停歇的,但是又发现此处有“白色垃圾”,若用竹夹子来夹垃圾的话,时间不允许,这就需要他迅速“徒手”捡拾垃圾并立即离开。这个快速“闪离”的功夫,或者说敏捷的身手,是长期练就的结果。倘若我们每个市民都自律一点,克服乱扔东西、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气,把这些不该随意丢弃的垃圾暂时捏在手里,待发现垃圾箱后,丢弃在垃圾箱里,不是很好吗?我常常就是这样,不该随意丢弃的垃圾,坚决不丢。我的女儿、以及两个孙女也是这样,从小就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倘若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个“文明市民”的话,那个瘦弱男子是不是就不用急于在交通要道“徒手”捡拾垃圾,有时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做这件不起眼的事情呢!

  更何况近期发现公交站台上配备了垃圾箱!在这里等候上车或下车的人们,更不应该将垃圾乱扔!

  人尽皆知,环卫工人的工资平均水平,与其它行业相比,可能是最低的,但他们却承担了极为繁重的劳动量,他们始终砥砺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的最前沿。他们风里来,雨里去,顶烈日,冒酷暑,抵严寒,御冰冻,用六尺之躯,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换得大地“靓”、“洁”、“美”,成为“创卫”的排头兵。

  常言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个瘦弱的男子,以及众多“扫大街”的环卫工人,众多“捡垃圾”的“志愿者”,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大爱,都是“扫天下”之大臣!但愿我们生活的大地更洁净,但愿有更多“捡垃圾”的“志愿者”加入其中,但愿我们都成为美好环境的“守护神”……

  【第3篇】捡垃圾

  小学四年级时,孙红雷得知,家里要推迟两个小时吃晚饭,因为母亲下班后,要去捡破烂贴补家用。一天,母亲轻言细语地对他说:“三郎,你放了学也和妈一起去捡好吗?”“不,我要做作业。”他飞快地答道,不敢看母亲的眼睛。这以后,孙红雷开始变得孤僻、沉默。

  有一天,孙红雷放学回来,走到二楼楼梯口时,看到母亲正背对着他站在走廊里。“请问,家里有人吗?”孙红雷听到母亲讷讷的声音,几秒钟后那家的门“嘎吱”开了,却很快又“哐当”一声关上了,伴随着没好气的一声:“又来借钱?我们没有钱!”孙红雷鼻子一阵发酸……

  “走,妈,今天我陪您一起去捡破烂。”一个周末,13岁的孙红雷主动牵起了母亲的手,那天,母子俩直到天色发黑才回家。第一次随着母亲外出做事,孙红雷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为了捡一个漂在臭水沟里的塑料瓶子,母亲不惜脱了鞋走进发黑的脏水里;在一家书店前见到几张破牛皮纸,他刚捡起来就被老板呵斥:“滚!叫花子。”

  然而,母亲对此种种却习以为常,脸上始终保持着淡然的微笑。中午,当母子俩坐在河堤边的石头上休息时,母亲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橙子,剥开,反复挤压几下,然后掏出一面小镜子,对着它把那些橙汁一点点细致地涂在脸上,看着儿子诧异的眼神,她一边涂一边笑道:“橙汁可以美容呢。人家看不起我们不要紧,自己要看得起自己,要爱自己,要让自己快乐。”“妈……”那一刻孙红雷震惊了,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母亲,无比敬佩。

  1995年5月底,孙红雷揣着8000元和一部手机,来到北京报考中戏。700多人参加考试,孙红雷成了唯一的幸运儿。

  母亲杨淑英特地来到北京看望儿子。同学们吵着要老人家请客,她高兴地答应了,将孩子们带到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由于这些上中戏的孩子家境都比较好,满不在乎地点了不少菜,结果七个人一顿竟吃掉了八百多元。母亲临走时,孙红雷发现母亲居然没有买卧铺。“这么远的路,您省这点钱干吗?”孙红雷急了。母亲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低下头说:“三郎,实话给你说,妈没钱了。”“我给……”话一出口,孙红雷突然意识到,自己手上也只有几十元了,那8000元,吃住加上学杂费,也所剩无几。“对不起,妈。”孙红雷哽咽了。母亲抬起头,苍老的脸却笑成了一朵菊花:“别这样,你这么有出息,妈不知道多高兴,妈就是一步步走回去也愿意。”孙红雷紧紧攥着母亲的手,眼泪蓄满了眼眶。

  孙红雷跻身一线演员行列后,2004年8月,他特地把父母接到北京,然后将一把钥匙放到了母亲手心:“妈,以后您二老就在这里养老吧,这套房子就算我送给妈的礼物。”杨淑英像孩子般咧开嘴笑了,笑得那么沉醉……这是一个母亲最幸福的时刻。

  2008年春节,大年初七那天,因为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越来越严重,母亲在孙红雷怀里永远地睡着了。

  生活还要继续,只是很多人发现,经历了丧母之痛的孙红雷,在演技上有了微妙的改变。以前他扮演的角色都是一味的剑拔弩张、冷硬入骨,而现在,他开始在角色里注入一些崭新的东西。比如《梅兰芳》中邱如白“阅尽天下爱恨”的孤单与收敛,比如《潜伏》中余则成“泰山压顶而不改色”的执著与沉静……孙红雷更成熟了,也更有担当了!2010年9月21日,在第八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上,孙红雷连夺“最佳表演艺术奖”“最佳人气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三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在万众瞩目下举起奖杯时,孙红雷含泪说了一句发自肺腑的话:“感谢我那天堂里的母亲。”

  那一刻,喧哗的现场一片寂静,只有轻轻的欷歔和哽咽声。在晶莹的泪光中,孙红雷仿佛又看到了母亲,她在不远处对他温暖地微笑,就像握着从未曾熄灭的爱和希望……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