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初三

中国速度

来源:作文盒子 时间:2021-11-21 16:06

  【第1篇】中国速度

  2021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7月底,我们郑州迎来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暴雨,整个郑州,甚至整个河南都是满目疮痍,成了一片泽城。没水没电没信号,成了当时的常态。地面上全是积水,快到大腿上了。好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河南提供了无限的帮助,让我们度过难关,我们感激不尽。

  正当我们沉浸在渡过难关的喜悦中时,又一噩耗传来了。郑州的疾情再次来袭,全城进入紧级状态,真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逐渐增多,我们也逐渐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情,于是便开始了全城核酸检测。而在这次核酸检测中,我也认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中国速度。

  开始的第一天,我们小区并没有得到核酸检测的通知。当时我们全家人呆在家中,我望向窗外,原本繁荣热闹的商业街,现在变得冷冷清清。城市的道路上隐隐约约有几辆车通过,郑州成了一座“死城”!我们有惊无险的度过第一天,第二天我被小区楼下的叫声吵醒,说的内容大概是:“全小匹人员,必须于今晚十点前做完核算检测。”于是我们便来到了专门核酸检测的地方,我们先是填写了相关信息,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终于到我们了,医生用一根细长的棉线插入我的喉咙中,轻轻拨动几下便取出,这样就做完了。我带上了“厚重”的口罩,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小区。看到排队去核酸检测的人非常多,犹如一条蜿蜒巨龙,盘卧在这个城市当中。再看那医生,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他们有的在登记,有的稳定秩序,有的进行核酸检测,分工明确,效率非常高。我为之感到非常的震撼,感受到了什么叫真正的中国速度!

  郑州,作为全国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在短短三天内全员完成了核算检测,让全国为之震撼。而这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辛苦付出。政府的统一领导,医护人员的尽心尽责,市民的利他精神,成为这次疫情中美丽的风景线,感动了无数人,也感动了我。有外国记者问:“中国是如何在短短三天内,让这么多人全部做完核酸检测,并呆在家中的?”我们自信的答道:“因为我们中国人民时刻为他人着想,为国家着想,这就是中国精神和中国速度!”

  现如今,我们郑州仍有15例确诊病例,170多例疑似病例。我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通过中国人的团结一心,通过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总有一天我们会战胜疾情,迎来光明和胜利。我们不想天天外出时都戴着口罩,被口罩压的喘不过气来。希望总有一天,我们可以摘下口罩,对着全世界说:“我们中国胜利!”

  这就是中国速度,这就是中国力量!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郑州挺住!

  【第2篇】中国速度

  今天,我观看了《100秒见证‘北斗问天’的中国速度》这个视频,这个视频回顾了北斗卫星的发展历程,让我感触颇深。

  第1颗北斗导航实验卫星发射于2000年10月31日,开启了北斗卫星的发射历程。

  第2颗发射于2000年12月21日。

  第3颗发射于2003年5月25日。

  第4颗发射于2007年2月3日。

  第1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于2007年4月14日。

  第2颗发射于2009年4月15日。

  第3颗发射于2010年1月17日。

  第4颗发射于2010年6月2日。

  第5颗发射于2010年8月1日。

  第6颗发射于2010年11月1日。

  第7颗发射于2010年12月18日。

  第8颗发射于2011年4月10日。

  第9颗发射于2011年7月27日。

  第10颗发射于2011年12月2日。

  第11颗发射于2012年2月25日。

  第12、13颗发射于2012年4月30日。

  第14、15颗发射于2012年9月19日。

  第16颗发射于2012年10月25日。

  第17颗发射于2015年3月30日。

  第18、19颗发射于2015年7月25日。

  第20颗发射于2015年10月25日。

  第21颗发射于2016年2月1日。

  第22颗发射于2016年3月30日。

  第23颗发射于2016年6月12日。

  第24、25颗发射于2017年11月5日。

  第26、27颗发射于2018年1月12日。

  第28、29颗发射于2018年2月12日。

  第30、31颗发射于2018年3月30日。

  第32颗发射于2018年7月10日。

  第33、34颗发射于2018年7月29日。

  第35、36颗发射于2018年8月25日。

  第37、38颗发射于2018年9月19日。

  第39、40颗发射于2018年10月15日。

  第41颗发射于2018年11月1日。

  第42、43颗发射于2018年11月19日。

  第44颗发射于2019年4月20日。

  第45颗发射于2019年5月17日。

  第46颗发射于2019年6月25日。

  第47、48颗发射于2019年9月23日。

  第49颗发射于2019年11月5日。

  第50、51颗发射于2019年11月23日。

  第52、53颗发射于2019年12月16日。

  第54颗发射于2019年3月9日。

  直到2019年6月23日第55颗北斗卫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成功覆盖全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覆盖,让我们拜托了对GPS的依赖性,不仅确保了国家安全,也给我们生活提供了许多的方便,而这些安全和方便都是由北斗研究人员们近30多年的努力换来的,每一颗北斗卫星都凝聚着研究人员们的汗水与心血,向北斗研究人员致敬。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国家,为社会献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第3篇】中国速度

  随着一阵轰鸣,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缓缓升空。少时,阳光奋力破开尘土,烟雾照耀着在场每个人的眼眸,泪水便从那一双双兴奋喜悦的眼神中流出,顺着黝黑消瘦的脸庞流到了沙地。这一滴滴泪水穿越时空,滋润了新一代国人的心田。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这之前,我们的国家受尽了外国的凌辱。二战末期美国向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对日本造成了不可小视的伤害。有句话则很好的诠释了原子弹对人的伤害:“一路上你只能遇见一具具体无完肤的尸体或体无完肤的活人”这就是原子弹的威力,它可以只用数十秒的时间,把人间变成地狱。它炸在了日本也炸在了各个国家人的心里。自此我们的中国就一直被笼罩在了美国的阴影之中。朝鲜战争中,美国又用原子弹来吓唬我们,原子弹的威胁又降临在了中国人的头上。好在最后战争取得了胜利。但这又让我们明白了不要做案板上的鱼,中国就必须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

  但,当时的中国刚抵御了日本,又平定了国共之乱,元气大伤,又哪来的人力财力呢?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在这样的窘境下,中国只好去求老大哥苏联帮这个忙。但在一年后,中苏关系恶化,无论是原子弹的模型,还是图纸,还是苏联在华专家都被带离中国。“美国建成原子弹用了六年,英国用了八年,而中国呢?10年?20年?”苏联在走前还不忘发出这样的嘲讽。即使没有援助,我们也要自力更生,研制自己的原子弹!不知多少科研人员放弃了国外的丰厚条件,历经了万难得以回国。因为处在我国大西北地区,气候无常,粮食运输也极度困难。他们常常食不果腹,困难时只能嚼树叶和清水。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并未听到半句怨言。以李广大为首的科研人员队伍,与以冯领导的刚抗美援朝结束还来不及回家就被带到这荒无人烟罗布泊的队伍。正是他们用尽一切心血,克服一切困难研制原子弹。

  核武器避不开的就是核辐射。据记载,进入工作间,少说也得戴十几层口罩。口罩进去的是白的,出来就变成黄的了。,口罩下的嘴唇也是黑紫色的。因此得癌症的人,也不再少数。两弹元勋邓稼先(剧中的李光大)对原子弹的制作和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八年,整整八年。邓老的工作和吃睡都在研究基地完成的。再一次核弹的爆炸实验中,邓老奋不顾身的去检查核弹碎片。也就是这次邓老患上了癌症。在他所剩下不多的时间中,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不浪费每分每秒。

  不只是科研人员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被记载的工作人员,也在为核事业奉献自己的生命。在制作核辐射所需的炸药时,很容易发生爆炸。一次厂里发生了爆炸,在场四人都被炸的粉身碎骨,混在一起成了一堆肉沫。

  这工作危险吗?危险。他们害怕吗?当然怕。为什么要继续呢?是因为一颗报国赤心!

  五年时间,仅仅五年,中国人自己研制的原子弹成功发射,横空出世!这个过程,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短。这五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是由一个个平凡人用心血累砌起来的;这五年换来的是举世的荣光,是让中国再次雄立在亚洲之上。

  中国速度是什么?是1964年完成的原子弹,是第二年半就完成了的氢弹的发射,是9小时就完成的铁路改造,是时速600km的磁悬浮列车,是十天就建成的火神山……是只需两三个月就控制了席卷全球的疫情。

  我深深感知到了祖国的力量,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为那双黑眼睛而骄傲!看着影片中升起的蘑菇云,看着那些人坚定充满希望的眼神。我深知:背负着祖国希望的重担落在了我们的身上!

  【第4篇】中国速度

  下午刷微博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条新闻,“国庆预计1.29亿人次坐火车出行”,看到这里突然感慨万千,短短的数天发送那么多的人口出行,这在几十年前根本是难以想象的,铁路部门的统计说单日最高达1600万人次,运送能力在世界上也是独此一家了。

  很小的时候听爷爷跟我说过,他那个年代物资匮乏,所需物品都要凭票供应。

  到了爸爸的年代就好了很多,家里的交通工具变成了一辆自行车。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爸爸的自行车又变成了摩托车。

  这是一个家庭在祖国高速发展里的缩影,也是祖国发展最好的背书。

  我们的祖国正一步步走向伟大的复兴,我们的出行也从车马变成汽车、轮船、飞机、高铁。

  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索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决策:要把铁路修到拉萨。2006年7月1日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而在距离青藏高原三千公里的天府之国四川有一条更加艰难的宝成铁路,李白曽在这里写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1975年宝成铁路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自宝鸡站向南,跨过渭河,经过27千米的展线群爬升680米通过秦岭隧道,到秦岭站后沿嘉陵江而下,经过甘肃省后穿过大巴山区,到广元站继续向西南,过剑门山进入四川盆地,经过绵阳德阳两市到达成都市,由此也改变了李白诗中“而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状况。

  而在这两条超高难度的铁路背后是中国铁路在世界上的“一骑绝尘”,到2015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1万公里,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一位。中国铁路八纵八横至今经过六次大提速,运输效率是美国的1.8倍、俄罗斯的2.2倍、印度的5.2倍,换算周转量世界第一,运输密度世界第一……

  而在这些第一的背后是中国不计其数的投资,是无数工人日以继夜的劳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更是中国速度。

  如今中国速度正走向全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高铁,中国的“高铁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外交一翼,中国的高铁在未来十年很有可能将伦敦和新加坡同北京链接起来,中国的高铁已经以中国速度走向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国新的代言人。而中国铁路能够“走出去”源自其过硬的技术,尤其是高铁技术后来居上,成为我们进军国际市场的旗帜。

  从前的车马很慢,我们从南到北要日以继夜。如今的高铁很快,我们朝发夕至,穿越整个世界。

  我们祖国的发展正如高铁,高速而又稳定。而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在轨道上的一枕一木,我们搭乘中国的高速列车驶向世界,也拥抱世界。而这,就是中国的速度,是中国的时代。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