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初三

过年

来源:作文盒子 时间:2019-02-25 08:50

  【第1篇】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是过年,因为过年有好吃的,有新衣穿,还能得到压岁钱。

  在农村,进入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了。首先是过腊八节,吃腊八粥。俗话说,“吃了腊八饭,来把年货办”。赶年集办年货最要紧的是榨油。在大集体时,吃油一般都是油菜籽油和棉籽油,尽管吃着没有芝麻油香,但是过年每家每户出油锅炸油条炸肉丸或面丸子等还是离不开它的。榨油就是把家中的油菜籽、棉籽整理干净后,赶集到十里开外的机榨处排队榨油。假若没有菜籽油、棉籽油,也要在杀年猪时把猪板油买下来,经过烹炼,最后制成猪油。家庭条件差的,也有专门割肥猪肉炼油的。有了这些油,才开始出油锅、炸油条炸面丸子什么的。我家很少杀年猪,一般猪肉都是先赊账买本村别人家的,那时候平时见油水少,就趁过年多割一些肥肉,一是可以解馋,二是炼油好出油锅。

  其次是过小年。腊月二十三是祭灶之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扫灶,打扫卫生,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在灶台上摆些供品,请老灶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小年过后是大年,一天紧似一天。

  腊月二十四、五杀年猪。家里有肥猪的,最迟也要二十五杀掉,猪主人除留足自家的,还要给亲友邻居留一些。杀年猪一般是请屠户来杀,胆小的杀不了。只见屠户用锐利的尖刀对准猪脖子狠劲往下通,割断了猪喉咙,鲜红的猪血就会喷涌而出,开始猪还挣扎尖叫,随着一股股鲜红的血液喷涌,猪最后断了气,就不再叫唤。然后,是用铁棍从一只后腿割开的小口处插入往里通,边通边用嘴吹气,越吹越大,仿佛气球一般,整个猪身都膨胀起来。再用大铁锅烧滚水给猪褪毛、开膛,肢解成一块一块的。这个时候,看热闹的男女老少都来了,特别是我们小孩子,围的像吃蜜似的,开膛后大人们是为了买肉,小孩子就是为了抢猪尿吧,吹饱气玩,杀猪场里,嘻嘻哈哈,非常热闹。

  腊月二十六、七出油锅。出油锅也是很讲究的,小孩子一般不让在跟前,一来怕多嘴多舌,影响干活,二来是小孩子嘴馋,见到炸熟的食品都想吃,谁家出油锅都会先把小孩子支应开,然后再出油锅。出油锅就是炸油条、炸麻花、炸面丸子、炸肉丸子、炸麻叶子等,一年仅有一次。炸的油条、麻花是为了年后走亲访友,炸丸子、麻叶子是为了自家吃和待客吃。出油锅最麻烦的是炸麻花,需要的人多,技术性强,往往是请技术高的邻居来帮忙。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北方人最爱吃面,吃馒头,发面就是为了蒸馒头、蒸枣花子馍、蒸包子。发面就是用酵母做面头,摻水和面、醒面,使其发酵膨胀,然后用手做馍,馍中包有一粒红枣,或是红薯粒,蒸熟以后会吃着筋道爽口瓷实耐饥。枣花子馍是用红枣点缀于圆馍之中,有丰富多彩的造型,如枣山。包子也有两种,一种是白面做皮,粉条、萝卜摻猪油或肥肉做馅,这种包子好吃。另一种是杂面角,馅是萝卜英子等黑菜摻豆腐渣做的,这些留着自家人过年吃。那时穷,过年白馍吃的少,主要是招待来客,像那种杂面角我每年没少吃。

  杀年猪、出油锅、蒸馒头一切都是为了“吃”,而腊月二十九则是为了精神层面上的事忙活着。写春联。现在生活富裕了,对联都是彩印好的,可是在改革开放前由于家穷,不舍得花钱买对联门神,家家户户都是用红纸黑墨写春联。春联也叫门对子,花上一毛钱买上一张红纸,找有文化的人给写一写,过年就可张贴了。买门签。就是用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花纸裁剪成摞长方形的纸片,上半截空白,下半截用刻刀刻成“新年快乐”等字样,一摞几分钱,到过年时张贴在门楣窗棂上,花花绿绿,烘托出过节的热闹气氛。买鞭炮。这是各家各户必不可少的,有钱人买一万个头的大盘炮,还放起花,没钱人家也买几百或上千个头的,老话说,“有钱没钱,放炮过年”。图的是喜庆,图的是热闹,图的是一家人高高兴兴!

  真正的过年是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大年三十叫“除夕”,正月初一叫春节,这两天从早忙到晚,是人们最忙碌、最高兴、最娱乐的时刻。除夕的上午,离家再远的亲人也要赶回家吃团圆饭,一家人热热闹闹,其乐融融,有古话说:“三十上午吃顿扁(扁食,也叫水饺),一不呼歇二不喘(寓意健康)”。这天上午要贴春联,贴门签,晚上要张灯结彩,饭前祭神拜祖,燃放鞭炮,饭后边包饺子边守岁。守岁时晚辈给长辈磕头,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小时候家穷,父母一般没有给压岁钱,像我只有认了干爹娘的,才会得到一元的压岁钱。我记得在干爹那里过年,只是每年吃他家一顿饭。有了新衣服,守岁时才穿上。自1983年以来,家中有了电视机,一家人才边看春晚节目边包饺子边守岁。到了深夜12点,守岁人就开始燃放鞭炮,然后放开门炮。一夜间炮声隆隆,接连不断,有的干脆一夜不睡,叫熬“棉袄。”

  此时此刻,正是古人所说:“一天增两岁,一夜是二年”。守夜守的是吉祥,守的是纳福,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正月初一天不明就起床,祭祖,早早吃饭,摆上瓜子糖果,第一件事就是拜年。一般是晚辈给长辈、弟给兄先拜年,然后是男男女女到庙上去烧香拜佛,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全家幸福。现在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电话拜年的,有短信拜年的,有微信视频拜年的,内容都是一些吉祥如意的话:比如“祝你新年快乐、合家幸福、猪年大吉、万事如意”云云。拜年的对象无非是亲朋好友之间、同事同学战友之间。

  正月初二至初五都是走亲访友。在农村,初二是走新亲,新女婿看望岳父岳母大人,女儿回娘家,外甥看望舅舅,北京还有地坛庙会,这是约定俗成。初三、初四、初五都是走内亲,初五又叫“破五”。初六以后走外戚、舞狮子耍长龙等。外出工作的人们从此算是过罢年,可以返回工作岗位了,做生意的人们也可开张了。亲人离家时还要放一小挂鞭炮,意在崩崩运气。农村人认为,真正过完年是正月十五以后,也就是过罢元宵节,已经进入早春时节。

  在中国,尽管不同的地区过年的习俗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庆祝春节,纳福吉祥。在世界上,只有中国的五千年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无论是庆祝的深度、广度、影响力,没有哪个节日敢与春节文化像比拟的。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春节文化也在吐故纳新,与时俱进,比如已经举办30多年的文化大餐春晚,最具有时代性、娱乐性、大众性,已成为十四亿中国人民过年须臾不可离的文化盛宴,我也正是过年看着春晚长大的。这真是春节年年过,岁岁人不同啊!

  【第2篇】

  对于上班的我们,有时候甚至会忘了阳历时间,只记得今天是星期几,是不是星期天……可是一进入腊月天,作为中国人,总会不经意间被唤醒莫名的期盼,“腊八,二十三……”莫名地被切换到阴历时段,算一算过年还有多少天,想一想怎样过年。仿佛血液流淌一般,自然而然融入一种仪式期待感,一种传承的惦念,想着有什么事儿还需要打点儿……

  这不,上一周早上上班,六点出门下楼,顺路到一家常去的包子铺买早点,竟然发现没有开门,继续前行到西门口,发现另一家也没有开门。意外之余,就想着他们会不会这么早就回家过年?!

  这样想着,就想天寒地冻,积水成冰、风大的这几天,四环工地上的工人会不会也放假回家过年?在乘车经过郑密路与四环交叉桥上时,就特意往工地上看,圈起来的工地上还真的安静了点儿,揣摩着如果过几天依旧天寒,保障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前通车,工期会不会更紧,会不会给运动会期间的交通造成困难?

  因为常常从四环与中原路交叉口过的缘故,当鸟巢类似的雏形进入我的眼帘,我便第一时间搜索到2019年9月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将在郑州开展,而且适逢建国70年华诞,这一次运动会的举办,无疑将是民族大团结最好的展演,也将是为建国华诞献礼的序篇。不仅是郑州人,应该还是河南人,所有华人翘首以盼般的过年。

  作为深处其中的一员,无以复加的归属感,自豪感,期待感……任思绪飞转,一个念头却也开始在脑海中盘旋,过年,放假回家过年,多想早一点儿趁放假时间到场馆看一看,沿着新修好的四环转一转……

  于是,惯常地想起“腊月二十三”,这似乎是一种习惯,腊月二十三当天正式放寒假,寒假的目的之一就是过年,腊月二十三也被称为小年,上年龄的人似乎还崇尚着这一天晚上一定要赶回家吃饭。母亲在世的时候,也常常念叨,“祭灶一定要祭在家里面,不能祭在外面。”晚饭多晚,母亲都要等一家人都回家后再开饭。而且还记得母亲腊月二十三还总会和泥将灶台整修一番,将锅台再圈圈。鉴于此,很长时间,我都念着“二十三,祭灶天”,把“祭灶”当成了“积灶”,看着灶台新糊上的泥变干,在氤氲的湿气中等待品尝母亲用来拜祭灶王爷后少有的“糖瓜粘”,记忆中更多的分食时的仪式感和甜暖。

  就这样在时间中辗转,回家时特意又看看那两家包子店,竟然发现门上真的已经贴上新对联,应该还真是任性地已回老家过年。所以在感叹时过境迁,人们不那么夜以继日赚钱,不那么挤到一起乘车奔年,不免心里又多了一份羡慕和期盼,多么希望所有的华人都能享受这样的天。

  接着上班的几天,忍不住又往四环工地上看,因为天气略微转暖,桥墩的台面上又看到工人忙碌在上面,曾冷清的场地又是秩序井然,忙得热火朝天,问接触到的工人是否回家过年,为什么确定不回家过年。他们说,“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举办前完成通车,保证运动会圆满召开,到时候回老家与家人团圆,一样的是过年。”

  所以,就一遍遍思考中国人为什么回家过年,过年是一种习俗,是一种企盼,企盼着家国梦圆。何尝不是一种寻暖,要不怎会有过年时要吃饱穿暖,穿上新衣衫,一家人围坐一起吃上年夜饭?要不怎会一家人守岁聚谈,聊聊心中的念。

  过年寻暖,寻一方九九艳阳天,你若安然,我便晴天;你若春暖花开,我便春意盎然。暖在心间,爱在心间。就像人们常说的,现在每天生活都像在过年,可依然有这样的习俗沿传,这何尝不是一种过年寻暖,寻找更加让人有获得感、有存在感的国泰民安。

  【第3篇】

  年越来越近了,妈妈和爸爸张罗着年货。

  我家在农村,老太太还是固守着祖辈流下的过年习俗,年前炸好一锅锅的豆馅黄米糕,放到大缸里储备起来。爷爷找邻居一起做一锅豆腐,把豆腐放入盛有豆浆的桶里,储存保鲜。家里养猪的,年前就招呼街坊邻居帮忙杀猪,来家吃杀猪菜。年前,小村庄的街道也异常热闹起来,瓜果干货,对联花灯,各种年货都摆在街面上,琳琅满目。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了。

  妈妈开始清扫家里的各个角落,扫墙上的灰尘,擦天花板,擦玻璃,洗床单被套,在妈妈的忙碌下中家也焕然一新。妈妈又开始忙着打扫厨柜,做各式各样各样我们爱吃的饭菜,剁饺子馅等。爸爸开始清理院子、劈柴、砸煤、挑水、挂大门的红灯笼、贴对联、贴福字。时不时的,妈妈招呼我替她跑跑腿,买她需要的调料和蔬菜。爸爸忙不过来时,也打呼我给他打打下手。看他们忙活,我也被感染着,他们勤劳的双手,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每次过年前都有上坟祭祖的习惯。爸爸拿着妈妈准备好的祭品,带着我们给已故的先辈烧纸叩头。

  吃了年夜饭,妈妈和奶奶又准备大年初一的饺子,饺子里不忘包上硬币、花生,看谁能吃到硬币,吃到就预示着来年发财吉利。每年年三十晚上,我们都会坐在电视机旁,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守岁,当大年初一凌晨的钟声敲响,小村庄就沉浸在烟花满天飞,炮竹声声响的喜乐氛围中。爸爸把早已准备好的劈柴架起来,开始拢旺火,家里人围着火堆,烤火,看烟花。拢火寓示着来年家族兴旺,事事兴旺。

  大年初一早晨,家里人穿好了新衣服,小一辈就开始给长辈拜年,同辈之间问好,最高兴的人就数我小弟弟了,因为他又收到许多压岁钱。出门见到街坊也要拜年问好。下午,我约伙伴一起上久违的后山坡转转,这时半山环绕的小村庄宁静安谧,站在山坡上俯瞰小村庄,村庄的街道宽了,屋顶都换上了新红瓦,炊烟袅袅,松树青绿,这是城里人感受不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天色渐黑,街门前的红灯笼亮了,街道上的路灯也亮了,小村庄别有一番景色,远处传来敲锣打鼓声,那是村委会响应上级号召,组织村民扭秧歌,活跃农村的娱乐生活。

  快开学了,妈妈为我煮了碗汤圆。告诉我:“妈妈在,你不用操心家里,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2017年,妈妈和你一起努力”!

  年快要过完了,外出打工的年青人又要出发了,上了岁数的继续守在家里种地,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我也读懂了妈妈眼神里对我的期盼。

  【第4篇】

  大年初一是赖不得床的,好不容易才睁开眼睛,迷迷糊糊掀开被子,就看到妈妈一脸严肃,猛的打一个激灵,赶紧往嘴上抹蜜:“新年好!祝妈妈越长越好看!”妈妈这才拍拍我的脸,笑着说:“嗯,新年快乐,赶快的,要去拜年。”

  匆匆洗漱后,急吼吼赶去各个亲戚家拜年。

  一番寒暄过后,便是茶叶蛋和红枣汤的甜蜜招待。去四五个亲戚家拜年,论起茶叶蛋和红枣汤的排名,“老虎”爷爷家的可是稳居榜首,他家的枣个儿大、皮儿薄,煮出来的汤能甜进人的心里,茶叶蛋也不同于别家,那蛋壳与水煮的模样一般无二,只是多些细纹罢了,可是你一旦将那蛋壳剥开咬上一口,啊,那满嘴的清香啊!都说人不可貌相,怕是那茶叶蛋,也是深藏不露的高人呢。

  “老虎”爷爷见我们吃得来劲,便抽一条板凳坐我们身边,问,“好吃吧?”我用力点点头,狠狠的将他家茶叶蛋又夸一番:“走了四家了,就属您家的最好吃!”“老虎”爷爷一听,露出他的一口金牙,猛一拍大腿,哈哈大笑起来,“那是!我家有秘方!”说罢,从耳后抽出一根烟,点燃,猛吸一口,慢慢吐出一口烟,那烟便缭绕而上,他潇洒地斜坐着,敲敲桌子道,“想那一年,黄婷一口气吃了八个呢!”我努力咽下嘴里的蛋,“都是因为您家的蛋太好吃啦!”说着开始剥第三个蛋……

  屋里,妈妈和奶奶、婶婶们忙着话家常,屋外的鞭炮尖叫着窜上了天。

  总听不少人抱怨年味淡了,年味没了,我不禁在心里嗤笑,这浓浓的茶叶蛋香中藏着的,不就是年的味道吗?

  【第5篇】

  年越来越近了,妈妈和爸爸张罗着年货。

  我家在农村,老太太还是固守着祖辈流下的过年习俗,年前炸好一锅锅的豆馅黄米糕,放到大缸里储备起来。爷爷找邻居一起做一锅豆腐,把豆腐放入盛有豆浆的桶里,储存保鲜。家里养猪的,年前就招呼街坊邻居帮忙杀猪,来家吃杀猪菜。年前,小村庄的街道也异常热闹起来,瓜果干货,对联花灯,各种年货都摆在街面上,琳琅满目。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了。

  妈妈开始清扫家里的各个角落,扫墙上的灰尘,擦天花板,擦玻璃,洗床单被套,在妈妈的忙碌下中家也焕然一新。妈妈又开始忙着打扫厨柜,做各式各样各样我们爱吃的饭菜,剁饺子馅等。爸爸开始清理院子、劈柴、砸煤、挑水、挂大门的红灯笼、贴对联、贴福字。时不时的,妈妈招呼我替她跑跑腿,买她需要的调料和蔬菜。爸爸忙不过来时,也打呼我给他打打下手。看他们忙活,我也被感染着,他们勤劳的双手,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每次过年前都有上坟祭祖的习惯。爸爸拿着妈妈准备好的祭品,带着我们给已故的先辈烧纸叩头。

  吃了年夜饭,妈妈和奶奶又准备大年初一的饺子,饺子里不忘包上硬币、花生,看谁能吃到硬币,吃到就预示着来年发财吉利。每年年三十晚上,我们都会坐在电视机旁,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守岁,当大年初一凌晨的钟声敲响,小村庄就沉浸在烟花满天飞,炮竹声声响的喜乐氛围中。爸爸把早已准备好的劈柴架起来,开始拢旺火,家里人围着火堆,烤火,看烟花。拢火寓示着来年家族兴旺,事事兴旺。

  大年初一早晨,家里人穿好了新衣服,小一辈就开始给长辈拜年,同辈之间问好,最高兴的人就数我小弟弟了,因为他又收到许多压岁钱。出门见到街坊也要拜年问好。下午,我约伙伴一起上久违的后山坡转转,这时半山环绕的小村庄宁静安谧,站在山坡上俯瞰小村庄,村庄的街道宽了,屋顶都换上了新红瓦,炊烟袅袅,松树青绿,这是城里人感受不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天色渐黑,街门前的红灯笼亮了,街道上的路灯也亮了,小村庄别有一番景色,远处传来敲锣打鼓声,那是村委会响应上级号召,组织村民扭秧歌,活跃农村的娱乐生活。

  快开学了,妈妈为我煮了碗汤圆。告诉我:“妈妈在,你不用操心家里,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2017年,妈妈和你一起努力”!

  年快要过完了,外出打工的年青人又要出发了,上了岁数的继续守在家里种地,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我也读懂了妈妈眼神里对我的期盼。

  【第6篇】

  年味在奶奶包的馄饨中慢慢渗出,在五光十色的爆竹声中穿梭,一直流淌到我的心中,黏在我的心中,印记渐渐鲜明起来。

  吃年夜饭是大年三十的首要任务,而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在大人吃饭之前先逍遥一回——偷鱼喂猫。但这也是有风险的,所以每个人必须分工明确。

  奶奶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鱼的鲜香味在灶台上弥漫开来,顺着房檐一直延伸到屋外,方圆数里以内的野猫,此时也都会聚拢过来,它们绿莹莹的闪亮眼睛,盯着屋檐上若隐若现的烟,别让人觉得黑暗中,他们的口水都快流了一地了。

  此时,奶奶早已将鲜红的番茄酱倒在了鱼身上,再撒上一点香菜,我想这肯定是江南一绝的松鼠桂鱼了吧,虽然形态上奶奶烧的鱼和松鼠鲑鱼还有一些差距,但口感已经早已并驾齐驱了,真想不到奶奶还能做出这么美味的苏州菜,我想他一定是自学成才的吧。

  赞美奶奶的同时,也没忘记同伴交代的重要任务,偷鱼,于是用筷子将鱼肉扯下一大半,放在碟子里,跟随小伙伴远走高飞,奶奶追过来,发现鱼早没了,便拿着扫帚出去打猫,蹲在一边吃得正香的野猫,就这样被无辜的打发掉了,虽然偷东西吃是不好的习惯,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是多么乐趣无穷啊,当然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也是个无限美好的回忆呢。

  小孩子的头等大事,除了喂猫,还有一件就是放鞭炮。

  小孩子不敢买大人那种大的鞭炮,于是就有了擦炮和甩炮,这成了我们童年一种特殊的印记和快乐,小伙伴们往往不满足于单炮单放,而是要放三连炮或者五连炮,以显示自己超群的本领,有时往往小孩子欢笑声都超过了那些甩炮的声音,于是,往往是年前刚刚买好的土地,又被炸开一个洞;早上刚刚结成了冰,又会裂开一道缝。这全是我们这帮小鬼的杰作了。

  现在觉得,其实过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为小孩子过的,而对于大人来说只是一种应付吧,甚至可能成了一种煎熬,那是因为大人们早已失去了小孩子过年的热情,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这种热情愈发消退了。

  过年那些事呀,或许在将来只能成为我对过去生活的一种美好回忆了。

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