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初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来源:作文盒子 时间:2020-11-08 09:46

  【第1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本身是一个真理。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老。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所以我们不能贪图安乐,要居安思危,为一切可能发生的是做好准备。

  【第2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明朝作家刘元卿,在一篇题为《猱》的短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猱的体形很小,长着锋利的爪子。老虎的头痒,猱就爬上去搔痒,搔得老虎飘飘欲仙。猱不住地搔,并在老虎的头上挖了个洞,老虎因感觉舒服而未觉察。猱于是把老虎的脑髓当作美味吃个精光。

  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诠释上面的故事,是恰如其分的。经济生活中,类似的行为也很多。有很多的企业,由强变弱,最终惨遭淘汰。尽管这些企业败走麦城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缺少一种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安而忘危,缺少远虑,对面临的危险认识不足、准备不足,最终导致企业失败。企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风险。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危机意识。他们有的只看到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有的只看到对手的弱点,却没看到自身的不足。必须看到,我国迈入WT0门槛后,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如果缺少应有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不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那么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我们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第3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近日美国政府曝光了一条消息:以后美国政府和其他的一些品牌决定和华为断开帮助。关于这件事,我认为是华为是一个非常有能力且实力强大的一家公司。

  华为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服务着全球30亿人,业务遍布170多个国家。

  正因为它的强大,5月16日,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限制美国企业对华为出售技术和零件。这对一家科技企业来说,是极大的打击。

  华为在受到美国打压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在尽力的想办法。为了不让公司受到影响或较少影响,连夜启动b计划。让自己在10年之前生量产的那些备胎芯片一夜转正。也就是为了防止美国断供,华为在多年前,就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花费巨大心血研发“备胎”。所以当今天美国在毫无依据的情况下,做了最疯狂的打压华为的决定时,这些耗资巨大打造的备胎一夜转正,挽狂澜于既倒,确保华为公司大部分产品的安全。

  华为是一个积极的、有远见的且自己有强大实力的公司。

  这一次与美国的较量,让华为立于不败之地是因为,“华为早有准备。”为了让自己的有实力,华为一开始就投入了很多的资金、科学家、物理学家、科学家,努力研发自己的芯片,让自己有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一个人或一家企业的立世之本。打造这个能力,是一直都要坚持做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各种技能,让自己具备一些能力,当一些不好的情况发生时,你知道要怎么做。有能力去做,而不是惊慌失措。就像我们刚背的孟子五则一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4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与安乐,自古以来都是长存于人们心中的。总的来说,也就只有八个字:忧患于心,安乐即外。

  忧愁发自内心,安乐的感慨表现在外。二者的辩证关系是非常难搞懂。生命的变迁,时光的荏苒,忧乐不曾断过。不时仰天长笑,无奈对酒当歌,不忘倚歌而和。

  忧愁都是有感而发,而安乐也许只是忧愁的催化剂。风雨烟云,飘飘而过,留下的也只不过是独自仰观宇宙之大,与自己的忧愁四目相对,细细品味。永和九年,群贤毕至一无名小亭---兰亭。虽说无名,景色动心,欢饮尽兴。可乐归乐,饮归饮。乐在其中,忧从中来。俯仰之间,人生已过几十载。尽情地安乐,也只能引发无限的忧愁和对苦短人生的感慨。

  无独有偶,与王右军同感的还有苏东坡。虽说写给子由,迸发的却是自己对国之忧,对己之愁。“明月几时有?”对月亮质问,对人生怀疑。欲乘风归去,又恐高处不胜寒。乐上几天,忧上几载,都已成为家常便饭。

  自忧患而来,辗转反侧,昼夜难眠。深度探掘着忧愁之本。云游四海,不知老之将至,到头来也不知人生之忧是否值得一谈。

  忧患与安乐一直是并存的,只是角度不同,所感不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东坡贬于黄州,人生质疑也便不请自来。“何似在人间”时的饮酒长啸不也是如此?可反面一想,“不变者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又何必“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呢?造物者之无尽藏,“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岂不是人间之大快。一世之雄的曹孟德不知是否有之同感。说忧有乐,道乐有忧。待到东方既白之时不知东坡之感。也许只是忧患于心,安乐即外……

  忧乐相存,但也不时相互交替,捋不清关系。可或喜或悲也正是生命情感的本质。

  忧与乐变化无常,难以琢磨。三十载的栉风沐雨,逝者如斯。年过半百的曹操,立足于江东,俯望孙氏疆土,背后八十三万大军。乐在其中,可回顾群臣,不觉发现“人生几何”。“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自何来?“天下归心”动感群臣,“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亦感天地之大,万物之雄。忧情涌上心头,也只得赋诗一首,飘入生命长河。

  忧乐无情,但我有情。渺渺人生,忧在,乐亦在。“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才是人生境界。

  正所谓:忧患于心,安乐即外。

  【第5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儒家经典著作《孟子》,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安逸的生活是不会有进步的,只有危机才能让我们生存、向上。

  忧患可以磨练性格,使其坚韧。越王勾践对吴国屈服求和,却牢记大仇,睡于薪草,尝其苦胆,受尽了屈辱与磨难,终于转弱为强,起兵伐吴国而胜,成为一代霸主。就是忧患改变他性格的成果。

  安乐使性格消沉。在秦朝末年,农民陈胜以满腔热血,首举义旗,对抗暴秦后称王。富贵后的他没有之前的努力、坚强,还忘记了年轻时的承诺,变成了一个贪图享乐的人,最终兵败被杀。

  明朝的李自成也是如此。他从陕北发军,以均田免粮为口号,推翻了明朝200年的统治。但是他却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忽视了关外的女真人,最终在女真人的猛烈进攻下,李自成遭受了失败。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不要为自己现在小小的成就而洋洋得意,从而不再去努力。只有在忧患中成长,在困难中坚持,才会让我们的人生有质的飞跃,成就一番大事业。

相关作文